新《劳动合同法》、《社会保险法》等其它上课时间:
					
				  
				
					
		    
					
						
培训对象:
					
					董事长、总经理、副总经理、人力资源总监/经理/专员及人事行政管理人员、工会干部、法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、相关律师等。
					
						
培训内容:
					
						培训受众:
                    董事长、总经理、副总经理、人力资源总监/经理/专员及人事行政管理人员、工会干部、法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、相关律师等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课程收益:
                    1、全面了解劳动用工过程的法律风险;
2、理解与劳动用工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;
3、培养预测、分析劳动用工法律风险的思维;
4、掌握预防和应对风险的实战技能及方法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课程大纲:
                    ● 课 程 大 纲:
A单元内容(共2天,15个以上经典案例)
专题一:招聘入职
1.如何预防劳动者的“应聘欺诈”,如何证明劳动者的“欺诈” 
2.招收应届毕业生,应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
3.招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,应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
4.招用待岗、内退、停薪留职的人员,应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
5.入职体检需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
6.入职前后用人单位应告知劳动者哪些情况,如何保留证据 
7.《入职登记表》如何设计,才能起到预防法律风险的作用 
8.劳动者无法提交《离职证明》,该怎么办 
9.企业如何书写《录用通知书》,其法律风险有哪些 
专题二:
劳动合同">
劳动合同订立
1.用人单位自行拟定的
劳动合同">
劳动合同文本是否有效,是否需要进行备案 
2.劳动者借故拖延或拒绝签订
劳动合同">
劳动合同,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
3.未签订
劳动合同">
劳动合同,需支付多长期限的双倍工资 是否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 
4.
劳动合同">
劳动合同期满,继续留用劳动者,但未续签合同,是否也需支付双倍工资 
5.什么时候为最佳时间,签署
劳动合同">
劳动合同、用工协议 
6.法律禁止2次约定试用期,
劳动合同">
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该如何约定 
7.用人单位收购其他组织时,如何与被接收的
员工签订、变更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 
8.应否与属于职业经理人的法人代表签订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 
专题三:试用期
1.可否先试用后签合同,可否单独签订试用期协议  
2.员工主动申请延长试用期,该怎样操作,才规避赔偿风险 
3.试用期满后辞退员工,最少赔2个月工资,该如何化解 
4.试用期最后一天辞退员工,赔偿概率为70%,如何化解 
5.试用期满前几天辞退员工,赔偿概率为50%,如何化解 
6.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范围包括哪些,如何取证证明 
7.《试用期辞退通知书》如何书写,以避免违法解除的赔偿金 
8.出现“经济性裁员”情况,优先裁掉试用期的新员工,合法吗 
专题四: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
1.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到底是不是铁饭碗,会不会增加企业成本 
2.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、理由有哪些 
3.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,有何风险 
4.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的员工,期间工作累计满10年,能否要求将固定期限合同变更为无固定期限合同 
5.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到期,用人单位能否终止合同;员工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,用人单位能否拒绝 
6.合同期满劳动者由于医疗期、三期等原因续延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连续工作满十年,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的,用人单位能否拒绝 
专题五:特殊用工协议
1.培训服务期与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期限有何不同,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期限与服务期限发生冲突时如何适用 
2.培训服务期未到期,而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到期,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的,是否属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,如何规避 
3.劳动者严重过错被解雇,用人单位能否依据服务期约定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
4.在什么情况下,可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
5.在什么时候,企业更有主动权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
6.无约定经济补偿的支付,竞业限制是否有效 
7.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的标准如何界定 
8.要求员工保密,企业需要支付保密工资吗 
专题六:劳动关系解除终止
1.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">劳动合同并约定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,事后劳动者追讨经济补偿的差额部分,仲裁机构有可能支持劳动者的诉求,企业如何避免案件败诉 
2.能否与“三期妇女、特殊保护期间的员工”协商解除,如何规避风险 
3.员工未提前30日通知企业即自行离职,企业能否扣减其工资 
4.员工提交辞职信后的30天内,企业批准其离职,可能有风险,如何化解 
5.员工提交辞职信后的30天后,企业批准其离职,也可能有风险,如何化解 
6.对于患病员工,能否解除,如何操作才能降低法律风险 
7.实行末位淘汰制,以末位排名为由解雇员工,往往被认定非法解雇,企业该如何做,才避免案件败诉 
8.以“组织架构调整,无合适岗位安排”为由解雇员工,感觉非常符合常理,但往往被认定非法解雇,企业该如何做才避免风险 
9.以“经济性裁员”名义解雇员工